Faye 就讀文山區的再興高中,升學體制壓抑、封閉,身為班上隱形人,唯一的救贖是音樂,是八零年代中後期的 Tears For Fears、Madonna、Pet Shop Boys 等等。她安靜地在心裡決定要把音樂當志業,制服上身,經常路過愛國東路的 Vibe,從沒想過有天,自己會混入那些打扮異類、蹲著抽煙的舞客、搖滾客。
上了輔仁大學,讀英文系,幻想有天能進華納音樂外語唱片部當企劃(沒想到日後卻變成簽約藝人),用流利的英文採訪歐美藝人。於是她瘋狂地玩社團,到音樂系旁聽學樂理。第一次體驗翹課,也隨著朋友闖進地社、Vibe 與老字號的爵士酒吧 Blue Note,聽見 1976 與四分衛。吸飽歐美流行音樂,以及台灣另類音樂的養分。
青春十年全交給了 F.I.R,真正的夢想仍被壓抑著,發行《小太空》的心態,「其實我覺得有點像是,回到當時第一張專輯(《飛兒樂團》)的初衷再繼續走下去。」她說:「其實很難用團體的方式再繼續走了,因為你 under 在太多商業考量之下的時候,真的很難⋯⋯。但我不是說我們做不好商業這件事情,你可以很有能力的做商業,可是我不是很想要繼續做,我已經三十⋯⋯多了,不想講。」